【闻香翡翠文集43】地、色、水与种的逻辑鉴定关系探讨
如果是一般的消费着,只要掌握的商家嘴上经常说得“玻璃种、冰种、糯种”等等的区分就可以了。但是商家嘴上的这些种实在不是正统之鉴定标准。看多了,正统的分类也就丧失了。 翡翠正统鉴别之道还在于“种、水、色、地、工”五项指标。这里我试图给前四项的天然指标之间梳理一个逻辑关系。“工”是后天的,这里就不讨论了。 地说的是什么? 我认为地的鉴定关键点说白了,就是含杂质的多少,例如棉绺、石花、色斑等。如果一块翡翠含杂质很少,那么我们说地子比较纯净。最高级别的有人说是玻璃地。所谓的“玻璃地”表明的是翡翠的地子很纯净,用十倍的放大镜看,也没有什么杂质。 如此,大家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,十倍放大镜下,没有棉、色斑等杂质的就是玻璃地了。事实上,一块翡翠完全达到玻璃地基本上是很难的,所以有一部分达到玻璃地就很好了。按照这个顺序,如果肉眼都可以看到的杂质,还是玻璃地吗? 色说的是什么? 关于色,是四个天然指标中最容易鉴定的指标了。因为它同其他三个指标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。我们只需要知道什么阳的颜色是最好的颜色就可以了。此分类大家可以以台湾的一些分类为参考(我认为此分类比较正统)。色的鉴定主要从色是否均匀,是否纯正,是否鲜艳等角度判断。 水说的是什么? 我认为水说得就是翡翠的透明度。这个指标鉴定也比较容易。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透过的光线来鉴定水头的好坏。例如1厘米可以透字的,那水头一定是最高级了,可惜现在东东很少有过1厘米的,所以也无从鉴定了。 大家注意,我这里并没有说,×毫米厚的翡翠透了字的就是××种了。我们只能说老种玻璃地一定可以透过6毫米。两者逻辑关系的不同。
种说的是什么? 市场所谓的玻璃种、冰种这些叫法只是商业的说法,不仅同正统的分类不符,而且篡改了种的意义,例如我问玻璃种同玻璃地有什么区别呢?肯定难以回答。 我认为,种其实讲的是翡翠结晶颗粒的大小和彼此结合的关系。 从这个角度,我们就会理解关于“种”实质上是一个综合的概念,它在一定程度上糅合了“地、水”的因素。我们说结晶颗粒很小,结构紧密的翡翠,那么它的水头、地子同“种”有没有逻辑关系呢?有! 我想说的是,如果一定要给“种”分类,我会选择“老种、新老种和新种”作为分类。它们的逻辑关系 如上分类,这样翡翠的系统化分类就可以建立科学的体系。 根据“种、水、地、色、工”参照钻石的分类,可以科学的划分。例如关于种,在多少倍的放大镜下,结晶的颗粒的大小及结构就可以划分级别了: 水:依照可以透字的厚度,依然可以划分级别; 地:根据多少倍下的放大镜单位面积下可以看到的杂质数量,可以分级; 色:更简单了,给个标准色普就可以分类了; 工:后天的指标,可以先忽略不计。 如果按照a......g级,4A级就是最好的了。也许就是商家说的龙种吧。 翡翠的地子 以前很多人对“地子”或“底子”的理解是“除绿色之外,翡翠的其它地方的综合表现”。这种说法是很多老前辈比较认可的,但是此叫法有点麻烦,除了绿色之外的综合表现,实在太多文章在里面了,也就等于“地子”是“翡翠的水头,棉絮,结构的致密程度,玉肉能称托绿色程度,翡翠的瑕疵等等方面的综合”,这种分法不利于广大玉友掌握。 我对“地子”的理解是:“地子”也就是“质地”=“透明度+结构”。质地是不把翡翠的颜色算在里面的。其中:透明度=水头,即翡翠透过可见光的能力;结构=组成硬玉的分子的大小和它们结合的致密程度。“透明度和结构有很大的关联”!!为什么?呵呵,大家想一下吧。 再谈一下“种”: 什么叫做翡翠的“种”?其实现在比较多的说法是:“种”是个比较综合的概念,也就是“翡翠的颜色特征,结构特征,透明度特征,成因类型,发现的地方和时间等等方面的综合表现”。这是比较传统的理解,但是这种分法真的很烦人,闻香是个比较喜欢简单的人,越傻瓜化越好。 所以,我偷懒的分法:“种”=“质地+颜色”。市面上那些无色的DD,“种”就近似等于“质地=底子=地子”。有颜色的,另当别论。例如:冰地阳绿!!
|